江城速览之晴川阁、铁门关(2017.03)
晴川阁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其名取自唐代诗人崔颢诗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因濒临长江,与长江对面的黄鹤楼夹江相望,与黄鹤楼、古琴台并称“三楚圣境”。
晴川阁景区从1984年开始复建,由晴川阁、禹稷行宫、铁门关三大主体建筑和禹碑亭、荆楚雄风碑以及牌楼、临江驳岸、曲径回廊等十几处附属的小景点组成,再现了楚人依山就势筑台,台上建楼阁的风貌。
十二点半左右从酒店打的过来,经过了晴川桥不久就到了晴川阁门口。下车首先看到的是铁门关,上边匾额那四个字只认得两个。
武汉这几天的空气质量比较差,天空都是灰蒙蒙的,拍出来的照片就算调色也无济于事。
晴川阁与黄鹤楼、古琴台并称“三楚圣境”。打的去户部巷时,上长江大桥曾看到古琴台的指示牌,但由于不在安排的行程内,就没有前往。
荆楚雄风石碑有明显的拼接痕迹,之前应该已经断裂。石碑原刻于清朝乾隆年间,意在赞扬荆楚之地的百姓与洪灾水患顽强抗争的精神。
穿过古晴川阁的门楼,往左一看竟是铁门关。
往左边走到了禹碑亭,这是晴川阁中纪念大禹的建筑之一,比较小巧。
禹碑亭对面是通往铁门关的台阶。铁门关城楼上汉旗飘飘,主体建筑也颇具气势。
铁门关上的这四个字,后来用谷歌查了发现是“巘断廻澜”,出自明正德年进士、曾任国子司业的童承旭在《登大别度铁门》的“小别大别俱名山,巘断回澜不可攀”之句。
从铁门关下来回到“禹稷行宫”,听名字就知道是纪念大禹的。这种黑白红相间的外立面设计异常夺目,拍出来的照片稍稍调色就很好看。
建筑内供奉着大禹的金像,门楣上书“万世蒙泽”,赞颂大禹治水之功。
靠近江边的建筑就是晴川阁,可惜很难建筑前的空地非常小,没有办法拍到建筑完整的外观。晴川阁建筑中大量使用蓝色和绿色这两种中国古建筑较少使用的配色,在诸多古建中颇具特色。
进入晴川阁时赠送一张免费拍照券,这种东西在很多景区都有,小照片免费赠送,大照片收费。由于晴川阁建筑前的空地有限,这个照相点是通过摇臂将相机凌空往回拍人像和主建筑,很有意思。拍出来的照片很大气,自己用手机因为空间有限拍不出这个效果。
从晴川阁前眺望长江,可见长江大桥飞架南北,有一种大江东去的壮阔。
晴川阁景区比较小,但是建筑精美,文化内涵也比较丰富,可以说是此行见过的最精致的景点,相比起黄鹤楼一点也不逊色,非常值得一去。
游览完晴川阁之后,我们打的前往下一站:户部巷。